法制網記者 徐偉 法制網通訊員 彭克斌
  戒斷難、復吸率高一直是戒毒工作的難點所在。多年來,各級政府部門持續努力,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積極探索解決這兩難題的措施,但效果都不盡人意。
  《法制日報》記者近日探訪重慶戒毒工作瞭解到,重慶市戒毒管理局近年來創新工作機制,積極實踐探索,牢牢把握“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緊緊圍繞“戒、治、練”三種主要手段,充分運用“生理脫毒、心理戒毒、精神解毒、訓練排毒”四種重要方法,綜合實施“規範管理、戒毒治療、教育矯治、康復訓練、技能培訓”五項工作體系,努力提升戒毒人員“明辨是非、向善向好、自控適應、壓力管理、情緒管理、毒品耐受、抵制誘惑、抉擇應對、社會生存”九種能力。積極構建“強制隔離戒毒為主、戒毒康復為輔、輻射社區戒毒(康復)”的戒毒工作新格局,取得了明顯成效,逐步形成了具有重慶特色的戒毒新模式,被業內人士譽為戒毒工作的“三駕馬車”。
  第一駕馬車:強制戒毒——合理飲食+身心干預
  近日,為探訪重慶強制隔離戒毒的運行狀況及取得的效果,本報記者走進了重慶市嘉陵強制隔離戒毒所。在嘉陵強制隔離戒毒所,記者見到了該所政委羅繁榮。羅繁榮說:“我們主要是從戒毒治療、教育矯治、康復訓練等方面制定有效措施對學員進行戒毒。在這個過程中,充分考慮學員的自身狀況,進行精細化管理,具體到學員餐桌上的每一道菜。”羅繁榮的話並不誇張。
  據瞭解,嘉陵強制隔離戒毒所專門聘請了西南大學食品科學院和重慶市營養學會的專家現場調研指導,並結合強制隔離戒毒人員的身體狀況、營養需求和經費標準,確定一天標準食物量,制定一周食譜,經過不斷的實踐和數次調整,形成了科學合理、營養均衡、符合實際、操作性強的食物量標準。嘉陵強制隔離戒毒所生衛科科長王清勇告訴記者:“戒毒人員由於長期吸毒,造成營養缺乏,身體消瘦,全身免疫能力減退,尤其在脫毒治療階段,常出現嘔吐、腹瀉、食欲不振等癥狀,因此加強他們的膳食營養顯得格外重要。”此外,嘉陵強制隔離戒毒所工作人員還在“吃”上下了另一番功夫,推出了特色餐,王清勇說,特色餐的推出看似一件小事,往往能夠觸動學員的心靈,讓他們把這份感動和關懷轉化為戒除毒癮的動力。
  強制隔離戒毒人員黃慶(化名)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在家時,都是兒女給我過生日,想起來就過,想不起就不過。來到這裡,每遇生日,有這麼多的人給我過生日,我真的很感動。這讓我更加有決心永遠遠離毒品。”特色餐也正是嘉陵強制隔離戒毒所推行人本主義教育理念的體現。在以人為本的教育矯治工作中,嘉陵強戒所更註重從心溝通,由心入手,打造以“啟智—生死觀”、“明理—是非觀”、“擔責—價值觀”為核心內容的“三觀六字”戒毒教育體系,綜合採用集中教育、心理輔導、個別矯治、社會幫教等教育方法,努力降低戒毒人員復吸率,延長操守期。
  李軍(化名)2013年6月被送到嘉陵強制隔離戒毒所隔離戒毒,在戒毒過程中,一直比較消沉,喪失了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希望。民警多次找他談心,從他口中得知他有一個很可愛的女兒媛媛,而自從他染上毒品後,女兒再也不願見到他。瞭解這個情況之後,戒毒民警聯繫了媛媛,耐心地做媛媛的思想工作,希望她能夠來幫助父親度過這個難關,媛媛答應了。父女見面,李軍看見聰明漂亮的女兒因為自己吸毒而哭泣時,觸發了他人性深處的善良,女兒已經失去了母親,他不想讓小小年紀的她再失父愛,便下定決心戒掉毒癮重新做人,他要為女兒做一個積極的正面的好爸爸。
  一同接受採訪的嘉陵強制隔離戒毒所教育科科長李海波說,強戒所還將心理測試應用到戒毒人員的矯治當中來。每一名強制隔離戒毒人員入所後,將接受心理測試,建立心理檔案,以便民警及時瞭解、掌握戒毒人員的心理動態。
  截至2014年9月,嘉陵強戒所矯治中心對戒毒人員心理健康教育14.3萬人次,團體輔導1215人次,入所心理測試4523人次,建立心理矯治檔案4523份,個體心理咨詢1352人次,心理危機干預165人次。
  這次到訪,正好碰到該所組織的籃球比賽決賽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政委羅繁榮熱情的邀請我們前去現場觀看。比賽進行的很激烈,運動員們“動如脫兔”,如果不是事前瞭解,完全想不到他們是強制隔離戒毒人員。
  羅繁榮介紹,舉辦籃球比賽是我們將體育運動帶入到戒毒人員戒治中的一項措施。戒毒人員入所後,會被按照“生理脫毒”、“身心康復”、“回歸適應”三個階段開展遞進式戒治。為此,我們從每個階段入手,安排戒毒人員進行不同的運動,以期達到完全康復。
  第二駕馬車:戒毒康復——園林家園+專業方法
  良好的戒毒環境和專業的戒毒方法是戒毒成功的關鍵所在。重慶市戒毒康復所在這兩個關鍵上可謂是獨出心裁。
  自2006年司法部將重慶市戒毒康復所列為全國8個首批先行試點單位以來,重慶市戒毒康復所就緊緊圍繞戒毒康復宗旨,不斷創新戒毒工作思路,用園林式的康復戒毒環境和專業的戒毒方法,讓一批又一批的吸毒人員重獲新生。
  戒毒人員陳東(化名)剛被家人送來康復所時,不說話,不配合戒毒,對抗的特征極為明顯,針對這種情況,康復所幹警不放棄、不拋棄,以引導他開口說話為突破口,從一聲真誠的問候,一個關註的眼神,一個親密的動作開始,慢慢引導陳東跟人交流。為了幫助他重拾信心,康復所制定了一系列的康復計劃。鼓勵他參加集體活動,有意識的安排他在活動中發揮自己的專長。
  付出總是會有回報的,在康復所一年零九個月戒毒後,2013年11月,陳東與該所簽訂所外康復協議,先後開辦畫室、成立了廣告公司,並吸收和接納了其他5名戒毒人員共同創業。目前,公司發展勢頭喜人。
  陳東感慨到:“重慶市戒毒康復所幫助我擺正了人生的航向,我要珍愛生命,感恩父母,感恩社會,今生要是再吸毒,那就真是枉來這世上了”。
  重慶市戒毒康復所政委朱占國表示:“為了讓吸毒人員有一個良好的戒毒康復環境,我們將整個所區打造成了一個園林式家園”。
  記者走進所內也發現,香樟樹、黃桷蘭、銀杏……這些植物在所內隨處可見,“小橋流水、綠草紅花,園林式的康復場”是所內人員對康復所環境的一致評價。
  據重慶市戒毒康復所長羅永彪介紹,重慶市戒毒康復所占地面積達60畝,修建辦公樓、治療樓、家居式康復樓、矯治樓5棟,標準職業培訓車間2間,所區內綠化面積達35.9%,容積率為0.37,綠化美化康復環境,將校園和社區相融合,營造了溫馨宜居的康復氛圍。除了加強環境建設外,康復所還不斷優化社區生活條件,修建家居式康復所36套,按照公寓式標準配套設置空調、彩電、冰箱、被褥、廚房設備等日常生活用品,建立生活超市、電影播放廳、電子閱覽室等功能室9個,興建運動場、標準網球場2個,配置各類體育健身設施設備和娛樂器材20餘種。完善了家居式生活功能,滿足了家庭式戒毒需求。
  同時,康復所立足地域特色和育人本質,堅持以家為載體,以心為要義,建立形成正心場所文化,確立了以“誠其心、正其義、和其家”為主旨,以“正心”為核心的場所文化理念,受到了戒毒人員及其家屬的廣泛贊同。
  “戒毒除了要有良好的戒毒環境之外,專業的戒毒方法也是必不可少的。”重慶市戒毒康復所政委朱占國說。重慶市戒毒康復所以“pc戒毒模式”為主線,大力推行“習藝工資+生活補貼+免費康復”的康復機制,以脫毒治療、體能訓練、心理矯治、拒毒訓練、職業培訓、適應訓練為六大訓練系統的“一二三六”綜合戒治體系,實現了康復工作的科學化、系統化和規範化。
  不僅如此,康復所還致力於專業化戒治隊伍的打造,現有醫護人員8名,國家二三級心理咨詢師13名,體能訓練師2名,職業技能培訓師3名,教育類院校畢業生15人,專職法律服務工作者2人,建立了戒毒醫護、教育輔導、心理咨詢、康復訓練、法律服務、後續照管6支專業戒治人才隊伍。
  為了鼓勵戒毒,戒毒康復所構建了一個公益救濟網絡,實行生理脫毒治療、住宿免費,給予生活費補貼“兩免一補”的激勵戒毒政策。截止目前,該政策已累計支出263萬元,惠及2315個家庭,2564名康復人員。
  第三駕馬車:社區戒毒——委托管理+上門矯治
  重慶市戒毒系統認真貫徹落實《重慶市禁毒條例》“不具備社區戒毒條件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可以委托實行社區化管理的戒毒(康復)場所實施”規定,充分利用自身專業、經驗、資源、人才、技術等優勢,在場所成立專門的工作機構,開展委托管理。各場所積極主動與鄉鎮(街道)、社區、綜治辦、派出所等單位銜接,落實強制隔離戒毒解除人員出所必接必控制度;根據強制隔離戒毒期滿人員診斷評估情況及戒治效果給出不同期限社區康復建議,提交公安機關作出責令社區康複決定,建立健全社區戒毒、強制隔離戒毒、社區康復等不同戒毒措施的無縫銜接機制。
  李玲(化名)是一名吸毒人員,2013年8月30日被公安機關責令社區康復兩年。2013年9月9日,李玲與重慶市未成年人強制隔離戒毒所矯治中心簽訂了社區戒毒康復協議,按照規定:李玲應每兩個月到所屬轄區派出所尿檢後到戒毒所報到並彙報戒毒情況。
  但自2013年10月22日來,李玲在戒毒所報告後就一直未按規定來報到,已經違反了社區康復協議,李玲為什麼不來報到了?為了瞭解情況,戒毒所矯治中心民警電話聯繫上了李玲。李玲告訴戒毒所民警,自己已經懷孕了。得知這一情況後,矯治中心進行了專門討論,最後一致決定:本著服務的原則,對李玲開展上門家訪報到服務,直至其生下小孩後半年截止。
  2014年1月16日,戒毒所民警一行三人到李玲居住的小區,對其進行家訪報到。來到李玲家中,民警們看見了已經有身孕的李玲,行動不是很方便。同時,也瞭解到其家庭貧困,家訪民警現場請示領導,給予了臨時幫助,對於民警的到來和幫助,李玲感到意外也很感動。
  家訪民警還告訴李玲,她是屬於社區康復人員,應該每兩個月定期尿檢並向戒毒所報到,彙報個人情況,如果不來就是屬於嚴重違反社區戒毒協議。但考慮到現在懷孕,行動不便,所以戒毒所決定每次對她進行上門家訪,減少其來回走動的辛苦。與此同時,考慮到其家庭狀況,戒毒所會為她家制定詳細的幫扶救困計劃。
  李玲說,感謝民警同志細心周到的服務,她會定期去派出所尿檢,並向戒毒所出具尿檢後的檢測報告。今後一定加強法律法規的學習,重視社區戒毒(康復),以實際行動順利完成兩年的社區康復。
  “像李玲這樣特殊情況的人,在工作中還碰到過很多。”重慶市未成年人強制隔離戒毒所政委陳遠忠告訴記者,對於這類戒毒人員,我們不是簡單的一刀切,而是特殊情況特殊對待。
  重慶市戒毒場所與戒毒(康復)人員簽訂管理協議,建立社區戒毒(康復)人員花名冊、登記表、檢測記錄等14項檔案文書,實行專人專檔。根據社區戒毒(康復)人員生活、工作、吸毒經歷、社會環境等基本情況,充分征求個人意見,發揮矯治中心心理咨詢、戒毒治療等專業技術優勢,為每個社區戒毒人員量身制定戒毒計劃。
  與此同時,幹警還對社區戒毒(康復)人員定期進行跟蹤走訪、定期開展康復訓練、定期開展集體戒毒輔導、定期開展心理矯治、定期開展綜合評估。聯合鄉鎮(街道)、綜治辦、派出所等單位,對解除社區戒毒(康復)人員的現實表現、生活環境、家庭狀況等進行回訪。積極聯繫公益組織、企事業單位等落實就業幫扶、困難幫助、失業保險、醫療救助計劃。
  重慶市戒毒管理局戒毒管理處副處長祝雨川說,社區戒毒依托社區資源,建立戒毒治療、康復指導、救助服務兼備的工作體系,充分發揮社區、家庭的作用幫助吸毒人員戒除毒癮,是社會治理創新的重要舉措。這種戒毒(康復)方式跟其他戒毒方式有一定的區別,因此在實施時,一方面要充分發揮鄉鎮、街道的作用,同時也要充分考慮吸毒人員的個人情況,體現以人為本的原則。
  重慶市戒毒管理局局長謝倫表示,重慶市戒毒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落實“收治一個吸毒人員就輓救一個家庭,維護一方平安,增加一份社會正能量”要求,牢固樹立“教育輓救違法者、精心救治病患者、熱情服務受害者”戒毒工作理念,不斷探索完善該市獨創的“PC戒毒”管理模式,努力提高戒治質量,切實幫助吸毒人員戒除毒癮,融入社會,在平安重慶建設中充分發揮職能作用。
  目前,重慶市全市已建立社區戒毒康復指導站97個,覆蓋全市25個區(縣)、103個鄉鎮(街道),輻射10000餘名社區戒毒(康復)人員。其中,重慶市渝北區、北部新區的27個街道(鄉鎮)全部簽訂社區戒毒(康復)人員委托管理協議,實現了渝北區、北部新區社區戒毒(康復)委托管理工作的全覆蓋。  (原標題:重慶已建社區戒毒康復指導站97個輻射萬名戒毒人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b30ibej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